【淨土宗簡介】
中國佛教共分八宗,淨土宗獨尊念佛,以念佛為一代佛教歸宗結頂之法。所謂「《華嚴》奧藏,《法華》秘髓,一切諸佛之心要,菩薩萬行之司南,皆不出於此念佛大法」。
淨土宗由唐代善導大師(613—681年)創立,奉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為正依經典,依龍樹菩薩《易行品》、天親菩薩《往生論》、曇鸞大師《往生論註》、《讚阿彌陀佛偈》、道綽大師《安樂集》、善導大師《觀經疏》、《觀念法門》、《法事讚》、《往生禮讚》、《般舟讚》為相承祖師論釋;尤尊善導大師《觀經疏》為開宗立教之根本祖典。
淨土宗以阿彌陀佛的因、願、果、號為立教根本,以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為軸心,建立難易二道、自他二力、聖淨二門、要弘二門之教判體系。確立一心五念、正雜二行、正助二業等心行業規範。以「信受彌陀救度,專稱彌陀佛名,願生彌陀淨土,廣度十方眾生」為宗旨。以「本願稱名,凡夫入報;平生業成,現生不退」為特色。
【淨土法門簡介】
淨土法門可以分為兩種:一是隋唐淨土,二是宋明淨土。
淨土的弘揚,最純正的是在唐朝。也就善導大師這個法脈:善導大師繼承道綽大師,道綽繼承曇鸞大師,曇鸞是依據龍樹、天親菩薩的淨土思想去註解發揮。而龍樹和天親的淨土思想是完全依據《淨土三經》。
宋明淨土,就是北宋一直到明朝,以至到清朝的淨土。北宋淨土跟隋唐善導大師的淨土相比,雖然同樣都是淨土法門,但內容卻不一樣。因為宋明淨土已經摻雜了天臺、華嚴、禪的思想,雖然教理看起來很豐富、很磅礡,可是已經不是純正的淨土思想了。他們讓往生淨土變得很難?...只一昧要求凡夫把唸佛當功夫來練,非得一心不亂才好。殊不知,往生淨土全仗佛力接引。只要你願意去,你就會老實唸佛;佛就不斷地攝取你。你就能夠現、當二益。
因為,你念佛,佛聽見;你拜佛,佛看見;你想佛,佛知道。但須知:佛光普照十方世界,唯有念佛眾生能被攝取不捨。比方:電波無所不在,不打開手機也收不到訊號一般。如同手機與發射台一樣,凡夫只能開機或關機;凡夫只能因唸了佛,而蒙光所攝取;但做任何事都是多餘的。
所以,淨土法門不是你可以修証的法門,它是仗佛救度的法門!極樂世界是個清淨無為的涅槃世界,凡夫所做的任何有為法都是夢幻泡影;無助於到達西方淨土。只有一位清淨無為的阿彌陀佛,交給我們這句清淨無為的六字洪名;完全無須任何思量。就因為我們念佛了,滿佛的願;所以我們往生了!就是這麼簡單。
凡夫就因為想太多,有為法做太多,對於五欲福報貪得無厭。凡夫不干寂寞,凡夫喜歡依人不依法。所以,簡單念佛就能往生;這句話信不過。楷定古今的法脈斷代了,這沒辦法...遇緣就是如此,根器就是這樣!...但佛永遠都在經典上說:念佛才能往生!所以,能念佛者堪稱人中芬朵莉花,稀有無上至極。
念佛一法是彌陀救世本願,也是釋尊出世本懷。只要信願稱名,就必定往生彌陀淨土。其特色是「勝、易」。「易」者:本願稱名。「勝」者:凡夫入報,平生業成,現生不退。淨土法門就如印光大師所說:「上上根不能逾其閫,下下根亦能臻其域」,因此人人可修,人人可證;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;絕待圓融,不可思議!